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

日本文化隨筆(4):日本八月的天空

每年暑假我都會到日本短期停留作一點學術研究,時間剛好都是在八月左右。在日本,八月真的是很熱鬧的日子。結束了七月比較大的京都祇園祭與全國各地的北野天滿宮祭典,接著便進入熱鬧滾滾的八月。首先,是盛大的六日廣島核爆和平紀念大會開啟序幕,接著是八月九日的長崎核爆追悼紀念會,十五日前後更是熱鬧不已,從十二日開始到十六日的御盆節(類似台灣的中元節)連續假期。十五日在京都有「送火日」,晚上八點一到,在京都盆地周圍的山上分別燒起「大」「妙」「法」「鳥居形狀」、「船形」,其中最大的一個「大」字是在比叡山腰上,我自己以前與朋友親自登山體驗過。
八月的日本媒體節目,由於接近核爆追到紀念日,日本媒體都會有許多相關核爆的課題討論,有一年(2007年)的八月四正好看到有關核爆的辯論節目,辯論主題是「是否向美軍尋求戰爭賠償?」共邀請了27位代表者,身份分別是美國人、日本各黨議員、中學生、演員、歌手、學者,還包括一位長期旅居日本的台灣人金美齡。贊成者以節目主持人為首,反對者以前任防衛廳長為首,雙方展開激烈辯論,節目還安排核爆受難者現身說法。
坦白說,這個節目有點煽情,議題的提出也相當突兀,雙方論點除了那位前任防衛廳長以外,大部分都相當幼稚且不成熟。如一位美國代表者竟說:「為了人類的進步,結束戰爭的手段是必要的」,一點都沒有為美軍投下核爆有任何的懺悔反省,顯然受到美國教科書說法的影響。又如那位曾是台灣人的金美齡竟也說出令人噴鼻的言論:「美國議會剛通過譴責日本戰時慰安婦的問題,這種小事情,美國都在意了,何況核爆如此大的事件,所以我贊成向美國提出賠償。」以受害者角度而言,並無所謂的大小比較可言,金美齡的言論看在那些受害的慰安婦眼裡,真是情何以堪?當然也不要忽略一位中國學者的發言,他說「如果日本是核爆受害者,要向美軍索賠,那麼日本侵略中國所造成的生命財產,不計其數,是否也應賠償。」這種言論對中國而言,其實是常識,但此論一出,馬上被賠償論者壓過而忽略過去。最後結果以14對13票,贊成者得到多數,也就是贊成向美軍尋求戰爭賠償。真不知道中國人、韓國人、美國人如何反應?
八月的十五日也是個政治熱鬧的日子,即靖國神社參拜的日子,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自其上台以後,每年都至靖國神社參拜,惹來中國與韓國的高度不滿。
於是,我們看到日本天空中的八月,熱鬧滾滾,我們看到了廣島核爆和平紀念大會、長崎核爆追悼紀念會、核爆受害報導、核爆請求賠償、御盆節、靖國神社參拜等等畫面……。以往對中國、韓國、臺灣而言,八月十五日是「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」,在日本則是「終戰的日子」。但日本把御盆節改在八月十二至十六日(以前御盆節根本不是在這個時間),很自然地八月十五日被涵蓋進去了。如是一改,增加了什麼?刪除了什麼?用意很明顯,現在日本國民的八月十五日記憶,不會是「終戰」的無條件投降的日子,而是可以放長假的御盆節。在台灣呢?一般國民似乎也早忘了八月十五日是什麼日子了。一個是「刻意地」存有操作意識的對歷史的遺忘,一個是「自然地」對歷史的遺忘,雖然同樣是「遺忘」,但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。2007/08/04記於三重縣松本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