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

【遛狗的台日文化比較】

由於自己家裡從去年開始養狗,此次來日每見日人遛狗,便會多注意一下。在台灣遛狗,狗擁有比較多的自由,主人可以放任自己的狗與其他狗互相玩樂,不過也因此,許多主人任其狗在外面放蕩,故狗大便也一大堆,製造許多環境清潔的問題。但在日本這種放狗行為絕不被允許,狗只要一被放出來,就必須用狗鍊繫著,並攜帶清狗便的袋子,因此相對來講,日本絕無狗大便,環境比臺灣乾淨的多。不過,若從「狗權」的自由來說,在臺灣可以被放出來的狗當然相對的比較自由,也比較符合「狗性」,因牠可以與同類相玩,儘管一天中只有那麼少的時間,但「狗」知道他偶而也有「狗伴」而不是只有「人伴」。我在日本看日本人溜狗,狗往往兩眼無神,也絕少向人吠,被高度馴服且訓練的知道隨主人步伐,不會像臺灣常有主人溜狗是被狗拖著走的。
當然,在台灣遛狗不繫狗鍊也要看在何種社區而定,愈高級的住宅區,這種放狗行為比例就愈少,所以相對的狗比較沒有「狗權」,不過筆者也觀察過,這種遛狗繫狗鍊的行為,也只有近幾年在台北市實施而已,而且集中在高級住宅區,大部分的住宅區雖然法律有規定,對人們遛狗的行為依然我行我素,更不用說鄉下了,所以顯見臺灣的法律雖規定,但執行卻往往「一國兩制」。反觀日本,我在東京上野公園早上看日本人溜狗,與在京都乃至鄉下看日本人遛狗,無一例外都繫狗鍊,實驚訝於日本這種徹底「法律一體化」的精神。
若從「守法」的觀點來看,日本「人」特別遵守法律或社區規定,所以「自由」往往受限,更何況「動物」了,但相對所得到的好處是日本治安特別好,環境也整潔清靜,也少喧鬧。對日本人來說,「法」就是「法」,沒有大小之分,每人都必須嚴格遵守。然而日本人是如何做到每個人都那麼守法?這些其實都可從小地方觀察出來,例如倒垃圾,如京都市週二、週四收普通垃圾,週三收瓶罐,也都規定家庭用垃圾袋與瓶罐用垃圾袋,如果你弄錯了垃圾袋,左右鄰居會登門拜訪,教你如何用正確顏色的垃圾袋,因為自己的行為會給這個社區帶來不良的影響,特別是這種「公」的行為不是屬於「個人的」,而是屬於「社區性」的行為。如是,每個人似乎都扮演著執行「公領域」的警察,不由得你不依照實施。因此家中養狗,如果是公寓,因涉及「公領域」,故必先向警局登記,必在門前貼個大大的「犬」字,以提醒路過訪客,如果你沒有這樣做,公寓管理委員會可以有權不准你住進大樓。所以日本的「狗」也絕少有「黑戶」,當然也幾乎沒有流浪狗。相對而言,臺灣「人」雖有法律規定,嚴格守法者當然有,但許多人的觀念是「法」放著即可,或是「法」是用來約束他人不是來約束自己,甚至不養狗的其他人對放狗行為的人也大多視為自然,沒有勸阻的意願,如此周遭的人起不了讓人「守法」的作用,自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,所以「有法」形同「無法」。
因此,在台灣不繫狗鍊,從正面來看的話,養狗主人與狗都相對「自由」,但那是對「自己的自由」,但從負面看的話,反而對「他人」來說也許就失去自由(如踩到狗大便的人,或被狗嚇到的人)。在日本,從負面來看的話,養狗主人與狗都相對「不自由」,但從正面來看,反而對「他人」卻是相對的「自由」,但這個「他人」其實指的是「公領域」,所以在日本整體秩序感相當良好。換言之,臺灣人比較照顧自己的自由,不管他人的自由;日本人則是人人都比較受法律規範自由,當然也就沒有所謂妨礙「他人自由」的問題,因為自己與他人都服膺於這個管大家自由的「公領域」。如果是你,你要選擇哪一種文化生活?
2009/7/18
記於京都

沒有留言: